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本地要闻 >

吴川市纪检监察机关:以监督之力铺就民生“幸福路”

来源:吴川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:2025-04-23 10:03

 吴川市纪检监察机关以监督保障执行为抓手,聚焦群众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通过精准监督、统筹协调、全程跟进,推动多项道路改造工程落地见效,以实际成效书写了一份份有温度、有厚度的民生答卷。


黄坡镇:破解资金难题,道路“焕新”惠民生


 黄坡镇林屋村委山溪洋小学至大岭脚村支路是一条长1100米的泥土路,路面坑坑洼洼,雨季泥泞难行。该路是周边8000余名村民到黄坡圩赶集、买卖农产品的必经之路,也是本村村民从事机耕种植的“交通要道”。由于升级改造资金不足,历经多年仍未能实现硬底化,严重影响村民日常通行和农产品运输。


 为解决“村村通”道路建设资金不足及出资份额难以协调的问题,黄坡镇纪委主动作为,推动林屋村委会联合镇驻村工作队、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等召开议事会,向吴川市、黄坡镇两级政府申请建设资金,得到了市发改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,共筹得建设资金80.13万元(其中78万元为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,其余为村委会自筹),彻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。


 项目启动后,镇纪委全程嵌入监督。通过三资平台公开招标优选施工方,聘请村法律顾问审核合同,村两委干部包片监督施工质量。2025年初,道路完成硬底化改造,配套安装35盏太阳能路灯,同步实施相邻路段扩宽工程。如今,这条“民心路”不仅平坦宽敞,更成为村民交口称赞的“安全路”。“路好走了,农产品运输方便了,晚上出门也安心!”村民纷纷点赞。


山溪洋小学至大岭脚村支路改造前。

山溪洋小学至大岭脚村支路改造后。


浅水镇:用心用情解民忧,泥泞路变身“连心路”


 浅水镇纪委在廉政下访时发现,高栈村委会屋仔岭村村内道路坑洼泥泞,尤其是雨后,村民出行更加不便,安全隐患突出,村民们迫切希望能尽快修建硬底化道路。


 镇纪委迅速将问题纳入民生实事清单,协调镇农业办、村委会实地勘察,科学规划长176米、宽4米、厚20公分的硬底化道路建设方案。


 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,镇纪委推动镇政府统筹省级驻镇帮镇扶村资金10万元,精准投入工程建设。2025年2月初,道路建设项目如期施工,建设期间,镇纪委联合村民小组全程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,仅用半个月便完成道路建设。2025年3月,项目通过联合验收,村民满意度达100%。“以前雨天出门一脚泥,现在抬腿就是水泥路,心里踏实多了!”村民李大姐感慨道。

DM_20250423100744_003.PNG

高栈村委会屋仔岭村道路硬底化施工现场。

DM_20250423100744_004.PNG

高栈村委会屋仔岭村道路实现了硬底化。


博铺街道:畅通“生命通道”,守护群众安全


 “消防车能畅通无阻,就是给生命上保险!”站在崭新的东江新路上,社区居民洪先生难掩激动。近日,博铺街道纪工委推动建设的东江社区“生命通道”改造工程全面竣工,一条长250米、宽8米、厚24公分的标准化道路投入使用,不仅破解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题,更将应急救援时间大大缩短,为辖区居民筑起安全防线。


 据了解,东江街作为社区此前唯一应急通道,因途经新江市场、博铺中心小学等密集区域,经常出现拥堵情况。“接送孩子经常被堵在路口,消防车、急救车进不来更是让人提心吊胆。”居民张女士的担忧道出群众心声。


 为解决东江社区居民出行难问题,进一步消除影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,博铺街道纪工委将东江新路改造纳入民生实事清单,通过“一线工作法”全程跟进。组织群众座谈会,收集建议,优化施工方案。面对资金缺口,街道纪工委推动街道利用驻镇帮镇资金建设。在项目实施期间,街道纪工委跟踪监督每一个环节,确保工程规范有序推进,按期保质完成。


目前,该道路已建成投入使用,新路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,更打通了群众的“生命通道”。从“忧心路”到“安心路”的蜕变,彰显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“监督为民”的担当。博铺街道纪工委以“绣花功夫”抓监督、用“工匠精神”促落实,让“民生工程”真正成为“民心工程”。

DM_20250423100744_005.PNG

东江社区东江新路建设前。


DM_20250423100744_006.PNG

东江社区东江新路建设后。


兰石镇:双向路激活“发展动脉”,安全效益双提升


 曾经险象环生的环镇公路(泮江路),如今已蜕变为群众交口称赞的“平安路”。近日,兰石镇纪委以监督执纪为抓手,推动环镇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面竣工,一条7米宽的双向道路全线贯通,不仅破解了群众出行“险、绕、堵”难题,更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快车道”。


 泮江路位于兰石镇水湖岭至塘口村路段,全长约6公里,原为单向车道,道路一旁紧邻江边,另一旁是农田和鱼塘,路面狭窄、无防护栏,雨季湿滑、雾天能见度低,安全隐患突出。周边群众为了避险常年绕行,导致道路利用率低,严重制约兰石镇与外界的联通。面对群众“盼路安、求路宽”的迫切呼声,兰石镇纪委主动介入,将道路改造列为重点监督事项,全程跟进督办。


 针对改造资金缺口,镇纪委督促镇党委政府发动多方力量,通过“党建引领+乡贤反哺”模式,动员兰石商会、乡贤企业家及党员干部筹集资金100余万元,解决了“钱从哪里来”的难题。镇纪委联合城建、交通等相关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,紧盯招投标、施工质量、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,确保工程“零延误”“零瑕疵”。


 2025年1月,焕然一新的泮江路正式通车。改造后路面拓宽至7米,双向车道标线清晰,道路两侧增设警示灯,行车安全性大幅提升。“以前开车提心吊胆,现在路宽了、警示灯有了,再也不用绕远路了!”塘口村村民梁伯感慨道。道路通车后,沿线村庄居民出行时间大大缩短,日均车流量迅增,群众“险路绕行”成为历史。作为连接名利水闸桥与梅兰公路的“东出口”,新路打通了农产品外运“最后一公里”,兰石镇农产品也走上了物流的“快车道”。“路通了,客商来得更勤了,我们的鱼塘收益也涨了!”养殖户陈先生喜逐颜开。


 为避免“重建轻管”,兰石镇纪委推动建立“路长制”,由镇村干部包段负责日常巡查维护,形成了属地管护的长效机制。兰石镇纪委以“问题导向”破题、“一线监督”解题、“长效管护”答题,书写了“小道路”服务“大民生”的生动实践。



兰石镇泮江路道路改造施工现场。


由单向险道变身安全双向路的兰石镇泮江路。


(梁羽云、余丽容)